更大的問題是,當有人提出:借用較高成數按揭,成為負資產的風險較大時。大家有沒有想過,其實物業成為負資產,具體會對借款人有甚麼影響?
物業成為負資產當然有負面影響,例如說,一個負資產物業,一般情況下較難加按套現、萬一突然需要現金周轉時,賣樓不但不會增加現金,反而要立即清理債務;此都是負資產的壞處。但根據上一個樓市周期的經驗,樓價下跌,只要借款人準時還款,貸款機構一般不會因物業成為負資產而有特別行動,其實負資產不會為業主帶來更多負面影響。
按揭成數非關鍵留意可承受借貸金額
多數人置業都要透過按揭融資,在樓價高企的當下,要入市,選用較高成數的按揭安排可能難以避免。真正需要管理的風險,是債務的金額是否自己有能力償還。一個月入$8萬的人,購入一個$400萬物業,按揭成數九成,借$360萬,其實風險並不高–他應該有能力應付每月供款,即使利率上升,對其財務影響亦有限。
相反,同一個人購入$1,600萬的物業,按揭成數五成,借款$800萬,由於成數低,較低機會成為負資產,但風險其實變得略高-整體上供款負擔佔月入比率較大。
例子說明,討論風險時,按揭成數往往不是關鍵,更應留意的是借貸金額是否自己可以承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