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揭市場的「堅離地」建議
11-5-2016
首季負資產突破3位數,惹起各方關注,不少人建議,要減少物業成為負資產的風險,買家宜考慮多支付首期。套用一句潮語,類似建議有點「堅離地」,而且搞錯了大方向,有意無意間令人忽視真正的風險。
本地樓價雖然較高位輕微下跌一成多,但樓價收入比偏高是不爭的事實,在樓價高企的情況下,儲蓄首期入市從來都是大工程,建議買家入市時「多付首 期」,以減少物業成為負資產的機會,算術上正確,但卻帶點「何不食肉糜」的「堅離地」感覺。更嚴重的,是類似建議令人忽視真正的風險。
「多付首期」的意見,等同有人主張,減低交通意外的方式是「減少開車」一樣。說錯嗎?邏輯上沒有錯,但大概不會有人認為那是真正有效的控制風險措施。
正如我們多次提出,除非完全禁止按揭,又或樓價只升不跌,否則「負資產」便只是一個自然現象。要處理按揭風險,重點在於避免借貸金額超出自己的負擔 能力,而不在於控制按揭成數。傳統上銀行用的標準是Debt-Servicing Ratio(DSR),過去一般要求的標準是供款不逾月入5成。近年金管局引入壓力測試,令近年新批按揭的平均負擔比率約為35%。維持較低的負擔比率, 即使借入的按揭成數較高,對借款人的財務亦不會帶來太大負面影響。
另一個重點是避免借入利率較高的貸款。按息愈高,對借款人還款的壓力愈大。
標準的高成數按揭,利率貼近一般按揭,現時利息低至2厘水平,加上要通過壓力測試,還款對借款人來說應處於可負擔水平。現時市場有部分高成數貸款, 例如新盤發展商的一按,由於不涉銀行,借款人亦不需進行壓力測試。買家如有需要採用類似安排,宜充分了解類似產品未來還款時的壓力。
如果借款人將按揭供款負擔控制在一個合理水平,借取的按揭究竟是樓價6成抑或9成,根本無關宏旨。相反,就算多付首期,減少按揭成數,但有關供款佔入息比例偏高,則仍然是高危舉動。
原文刊於經濟日報網站2016年5月11日
如有任何關於按揭問題,可直接Whatsapp聯絡我們(+852 55966181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