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產買樓的心結

分享文章:

有網媒報道,一對月入6萬元,儲蓄100萬元的年輕夫婦難以置業的故事。「中產難置業」已是老生常談。問題是,如果設身處地,假設自己處於類似情況,又應如何部署?

「中產難買樓」是一個很受歡迎的題材,它綜合了兩個香港人的熱門話題,一個是樓市,另一個是「什麼是中產」。看網上討論,焦點十之有九都會轉向「故事主角算不算中產」、「如何才算中產」等。雖然月入6萬元,在香港應該已是最高收入的12%家庭之一,但有趣的是,似乎香港人不視此為「中產家庭」的充分條件。高收入只是部分人心目中「中產」的必須條件。

說回故事主角的難題,夫婦二人租住市區樓,租金支出約2萬元,扣除雙方家用、自己使費,每月儲蓄只有萬多元;而幾年下來,二人儲蓄約100萬元。他們的難題是,希望置業,避免長期租樓,但財務狀況不足以購買心水單位。

中產買樓的心結

簡單計算,二人年齡在30歲以下,按揭可選用較長年期,月入6萬元,如無其他外債,大致上借640萬元仍可通過壓測。如購買二手樓,選擇600萬元物業,八成按保借480萬元,供款會較現時月租便宜,問題出在首期不足。首期不足的原因,自然是開支過高、儲蓄不足。

其實,他們是有可能大幅改善自己財務狀況的。其中一個考慮是面對現實,視租住物業為臨時居所。二人已婚,但未有子女,其實可考慮暫時住得遠一些,面積小一些。在郊區不難找到月租1萬元左右的小型單位。暫且屈就的話,便可提高儲蓄水平,按他們過去的儲蓄紀錄看,可望於幾年內把儲蓄倍增。

其次,他們也許要面對現實。很多中高收入家庭的一個心結,是自己明明月入處於全港最高的一、兩成家庭之列,為何租樓、買樓要選又遠又小的單位?
問題是,即使家庭收入穩佔全港最高12%之列。但其他收入較低的家庭,如果有上一代資助的話,其實會更易達成上車目標。報道中的事主要明白,市場上有能力和他選擇類近單位的,絕不止於最高收入的12%家庭。

中高收入家庭難於置業,某程度上應已引起政府注意。分屬資助房屋的首置上車盤,家庭收入上限是7.4萬元。在政府的心目中,此等中高收入家庭也需要購買資助房屋。也許也是由另一角度提醒中高收入家庭,買樓有時真的要「睇餸食飯」。

原文刊於信報網站2018年11月20日

如有任何關於按揭問題,可直接Whatsapp聯絡我們(+852 55966181)。

分享文章:
返回目錄
WhatsApp 即時查詢按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