聯儲局再推QE4?
26-9-2015
上周美國聯儲局維持聯邦基金利率不變,雖然耶倫表示10月、12月仍有加息機會,但市場似乎認定美國就算勉強加息,在環球經濟仍然不明朗的情況下,幅度將極為有限。部分分析更指出,聯儲局或有需要推出第四輪量化寬鬆(Quantitative Easing, QE)。
在供樓業主的立場看,供款利率當然是愈低愈好,沒有理由會希望供款利率上升。回顧過去幾年的樓價上升,不少分析指出原因在於各國的量寬,大量熱錢流入包括樓市在內的資產。如果美國不加息,或只是小幅加息,甚至再推第四輪量寬(QE4),似乎是大好消息。不過,客觀看來,美國再推QE4的機會未必太大,退一步而言,就算美國推出QE4,都不宜視為利好消息。
回顧QE的初衷,是向市場提供流動性,避免資產價格下跌,觸動連串複雜的金融衍生產品價格暴跌,引發金融市場崩潰。以此目的看,量寬的目標早已基本達到。現時市場的問題,卻不是金融衍生產品可能引發市場崩潰。由美國8月通脹按年只升0.2%,按月更跌0.1%的數據看來,現時的經濟問題是產能過盛,需求不足。而由美國QE1至QE3,甚至是日本2000年開始推出量寬的經驗看來,QE對刺激實體經濟的作用十分有限。
如果聯儲局思路仍然正常,似乎不會在需要刺激實體經濟的情況下,推出新一輪量寬。或者可以說,如果聯儲局真的放棄加息、又或只在象徵式加息一、兩次後,推出新量寬,反而可視為經濟表現欠佳,聯儲局藥石亂投,其實更應視為經濟前景的警號。
單單以9月未有加息的情況而言,聯儲局開出的部分理由是中國因素。中美隔了一個太平洋而聯儲局仍然在意中國增長是否放緩,與大陸緊密相連的香港,更不應單純著眼利率未加,供款未升就認定樓市無憂—美國未能及時將利率正常化,多多少少已是環球經濟不明朗的預警。而中國經濟放緩,對本地各行各業的影響已開始浮現–近月旅遊、零售數據均不理想;就算收入暫時未下跌,打工仔上車、換樓的考慮亦將更為審慎。
另一個值得留意的是通脹,本地消費物價指數在8月回落至2.4%水平,較去年底4.4%大幅回落,通脹似有若無,一方面會壓抑置業需求,如情況持續,更有可能在不久將來,扭轉名義按息低於通脹率(即實質按息負利率)的情況—又少一個叫用家高追的借口。
綜合而言,說現時樓價有大跌壓力可能是言之過早,但利好因素一個一個消失,加上中國經濟的負面預期升溫,樓價在出現一定調整,似乎是更合理的預期。
原文刊於iMoney 2015年9月26日
如有任何關於按揭問題,可直接Whatsapp聯絡我們(+852 55966181)。